物流业新的风向标——亚马逊仓储机器人
机器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物流业中的劳动力不足、成本提高等问题。在物流中,亚马逊是运用机器人最成功的公司,在仓储和运输活动中,亚马逊都成功运用机器人解决了庞大的订单。
(一)亚马逊Kiva机器人
和中国的“双11”相似,美国也有购物狂欢节,称为“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各大电商物流企业都要在那几天处理大量的货物订单、仓储配送。作为世界互联网企业的巨头,亚马逊面对的订单更为庞大。
为了处理这一问题,亚马逊在2012年初以7.75亿美元收购了Kiva Systems公司,通过整合硬件及软件,使整个仓储作业过程十分流畅。电商仓储中,典型的环节有五个:拣选、位移、二次分拣、包装、最终分拣。其中位移和最终分拣通过先进的扫码技术实现自动化,这一点大部分现代化仓储技术都能实现,但是剩余三个工作量巨大的物流仓储环节都需要人工完成,耗时耗力且误差控制不好。因此亚马逊企图运用Kiva机器人系统解决这一难题。
Kiva机器人与传统物流的人工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可以让货物适应场地,可以在任意时间将任意物品送达任意位置。根据有关数据,传统的仓储搬运装卸活动中工人有60%到70%的时间都花在取货上,人找货的模式造成工人长时间走动,不仅效率低,精准率也较低。而Kiva采用的是货架自动移动,需要是货架能够被自动运送到工人面前,不需要时放在适当的空缺位置,通过这种货找人的搬运模式,分拣效率对比传统物流模式提高了2到4倍,员工的工作环境也由被动接受的较差体验转变为自己把握节奏。不仅如此,Kiva还能通过系统设置,把畅销货物放在靠前位置,把配套销售的货物放在邻近或者同一个货架上。维护成本上,对比传统物流仓储的大量劳动力成本,Kiva系统只需要维持货物上二维码的清晰和读码器的清洁。由于仓储实现全自动化,人员完全不需要进入仓库内部,因此亚马逊的仓库没有预留人员走动空间,使得货物的存放更加紧密,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节约了土地资源。
(二)亚马逊无人机配送
配送是将货物交于最终消费者的活动,是物流环节的一个终极结点。相较于仓储过程,机器人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要克服的难题更加多,因为它需要直接面对最终客户,也就是人,需要应对客户的各种变化,而不像包装、搬运那样只需要对货操作。这方面比较经典的是亚马逊从2013年就正式启动的“无人机送快递”项目,用平衡度极高的八螺旋桨无人机可以将8公斤的货物在半小时内送达客户手中。
尽管目前由于美国新法的约束,“无人机”在美国的运行还远远不能实现,但是在其他国家,无人机的试飞相当成功。这方面在物流上的运用现在还不能完全实现,但如果法律允许,无人机送货也离人们不远。